南京市栖霞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京市栖霞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栖霞区以农业“三新工程”为抓手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发布时间:2017-09-11     浏览次数:     来源:

近年来栖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聚焦富民相关工作要求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农业“三新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据统计,全区区本级有农业科技人员37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8名,中级专业技术以上职称占60%;陆续建成了设施农业面积3.16万亩,占地区耕地面积的40%左右,涌现了瑞岛卉洲、虹彩、俊红、圭易、缘派、立乾、芳草渡等一批高科技农业生产企业。在农业科技的支撑农业创新技术示范区的引领下,八卦洲现代农业园区先后被评为南京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第一批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基地、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第一批国家级“星创天地”,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近70%

一是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优先申报项目、安排扶持资金等措施,我区积极鼓励园区各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016年6月区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八卦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10多家科研院所主动对接,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型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园区对接指导专家48名,外聘荷兰籍番茄栽培专家1名,聘用园艺、蔬菜、水产等专业大学生36名,建成了高架式脱毒草莓种植基地、连栋钢架避雨葡萄种植基地、“南果北种”种植基地等科研推广型基地和成果孵化型基地。近期,八卦洲园区又提供300亩的科研用地和500平方米的试验场所,与扬州大学签订三年共建科技服务协议,致力打造芦蒿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优质草莓生产及球根花卉生产三大特色产业基地,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南京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协议,并在大众创新创业培训指导、创业项目落地孵化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合作。龙潭街道与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在“水一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种280亩彩色水稻并流转7000亩打造优质稻米基地建设,致力打造芳草渡大米品牌;与南京农业大学深度合作,拟在水一方”园区建成国内知名的荷花种质资源圃推广示范、莲藕高效栽培技术基地,做强做大荷藕产品深加工西岗街道与省农科院技术合作,引进“南梗46”等新品种水稻,打造的“桦墅大米”曾获评全国“优质食味粳米”,被誉为江苏“最好吃大米”,平均售价较普通大米高出2—3倍。

二是充分发挥科技集聚效应。八卦洲街道以省级农业园区核心区为主战场,致力打造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区。核心区与北京瑞雪环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荷兰高智能玻璃温室,栽植荷兰优质番茄及荷兰AVO红掌;与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合作,建设航天育种种植基地,培育高产型和观光型太空种子;与日本留学鼎态丰农业科技团队合作,引进气雾蔬菜栽培技术,栽植穿心莲、五彩椒、水茄子等特色蔬菜;南京俊红生态农业园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引进“南果北种”种植技术,种植墨西哥红心火龙果、芒果、猕猴桃等近十种特色水果近600余亩;八卦洲街道还将镇街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示范中心建到了农业园区,努力提升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水平,核心区实现了高档花卉、精品果蔬生产的智能化、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初步建成了土地利用率高、节水程度高、农业产出高、农产品质量高的创新、高效、绿色产业链。

三是大力发挥示范引领功能。全区以“农业三新”工程为撬杆,带动全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农业三新工程全面推广应用, 2016年全区引进示范果蔬新品种45个,花卉新品种60余个,新技术模式8项,其中八卦洲芦蒿、草莓、葡萄等果蔬在省市评比中多次囊获金奖、银奖,八卦洲芦蒿入选农业部《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61—201712月)。2016年,区级财政重点扶持了小白菜优良品种引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1项优质高产安全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省市财政重点扶持了南京鹂岛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设施葡萄科技综合示范推广应用,建立设施葡萄综合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推广示范集成新技术。南京缘派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南京农业大学陶建敏教授合作,引进高品质“阳光玫瑰”葡萄,通过组建合作社、盈利分红等多种形式,进行统一布局种苗防治包装销售,亩均收益达9万元,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成为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热点;龙潭街道组建江苏芳草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吸纳街道内贫困村入股,流转土地7000亩,建设日加工能力50吨的大米加工厂、恒温仓库投入等,打造销售“芳草渡”品牌大米,通过科技品牌效应每年每村可获得利润分红近10万元。南京立乾花卉苗圃场(龙潭)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开发,培育粉色佳人、马库斯等多肉花卉品种,嫁接改良老品种,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已成为江苏省科普基地、南京市科普示范基地、南京市龙头企业,世界66强的欧尚超市中国花卉直供商,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多肉植物。

四是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新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加强农民田间技术培训,八卦洲街道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在高考落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择优选拔11名社会青年,委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蔬菜园艺专业“订单式”定向培养,由园区提供他们三年的学杂费用,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17年全区已开展各类职业农民培训534人次。

五是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途径。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强化校企对接。通过采取“政府牵头,园区搭台,校企唱戏,合作到人”的产学研推进模式,明确产学研基地运营主体,做到运营单位与对接单位细化到专家本人,将项目、基地、专家三者紧密捆绑,确保产学研合作有章可循,有实可靠,有人可依。同时做到明确合作机制、目标定位、实施方案、运营主体、盈利分成等要素,确保合作单位、合作专家在项目实施中可落地、可操作、可发展;以成果转化为支撑,转变科研推广目的。强化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创业或股东式技术服务,量化技术入股,真正将项目落地、专利转化与专家紧密捆绑,实现专家能真正深入基层、技有所用,产学研基地成为专家科研成果孵化器平台。转变考核机制,将考核指标由单一的技术成果简单的数量累计转变为综合考虑成果转化效果,使得高校、科研院所真正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研究,打通从实验室到中试车间,最后落实运用的各个环节,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化和精准化。以人才交流为渠道,打开绿色通道。克服产学研合作中简单在基地挂个专家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的牌子、或短期的突击性技术培训,做到需要时“请进来”,让专家深入基地手把手的教学,定期对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在基层一线培养中能选育出一批职业农民、专业能手;关键时候“走出去”,让企业、基地、社区的技术骨干通过委托培养的形式,或是深入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实习,采用换位思考的理念,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成果研究转化的各个环节,与相关专家多交流,接触不同科研专家,以方便产学研合作中互动交流,改变过去病急乱投医现象,为产学研对接打开绿色通道,为农业生产对症下药。